许三观卖血记 读后感

发布者:上海IT外包来源:http://www.lanmon.net点击数:2401

整本书都在围绕一个叫做许三观的普通老百姓,一次又一次卖血的经历开展。从青年卖血到老年,许三观的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,读完这本书我深深的感觉到许三观是个可以依赖一辈子的人。作者给主人公取名许三观,我读完就想,三观三观是不是也可以在这本书的情节中找到?是的,我在书中看到了一个人的价值观,人生观,爱情观,和大家一一分享下。


价值观:许三观共有十二次卖血经历,第一次卖血的原因也是令人感叹。封建社会的毒瘤残害着当时社会的每一个人,尤其是那些受到压迫和剥削的人们,在许三观的爷爷家(当时的农村)流行着这样一个说法,每个人都要去医院卖血,只有去医院卖血并且吃饭吃的多,身体才显得健壮,才可以娶到漂亮的媳妇来,否则就是身子弱,在村子里还会给人留下闲话。就这样,许三观有了第一次卖血的经历,而且他确实是因为卖血得到的钱娶到了如花似玉的许玉兰。在剩余的十次卖血过程中,有七次是为了一乐,一次是为了二乐,一次是为了私情,一次是为了全家。我想大家在看到他一路抽血到上海大家的心情都和我一样,揪着,担心他就这么抽死了。以卖血来维持家庭,对于一个有担当的男人来说他没有过一次怨言,他用自己的血凝聚这个家走下去。对于一个有担当的男人来说,最重要的莫过于妻子和孩子的安康了,但现实总是给他意料之外的打击,我想他也很无力也很彷徨,他的一己之力无法和命运、和时代来抗衡,他所能做的只有变相地妥协,然后挣扎着活下去,通过卖血来勉强度过难关。后来许三观年老之时,他的家庭条件已经好起来,无论吃多少猪肝喝多少黄酒都绰绰有余,但是他想吃猪肝之时的反应却是一定要先卖血才行,可见卖血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多么大的影响!卖血,他认为值得。
人生观:一乐是不是三观的儿子,这是自始至终都是推动着故事发展的主线,不管是那个封建的年代还是发展飞速的今天,这个社会最不缺乏的就是背后议论长短的人,他们秉承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精神,无限的去传播与猜测那些与自身无关的事情,他们不会顾及最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,也不会去考虑对别人会有什么样子的影响,仅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那无聊的好奇心以及打发那百无聊赖的时光。没错,这就是群体的劣根,因为每一个人都在讨论,所以每一个人都觉得对恶果的产生都没有责任。然而对许三观来说,这都是无形的刀子在他身上凌迟。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,我看到了许三观的善良,他的父爱,他的世界观。从以前“我卖血挣来的钱,花在你身上,花在二乐或三乐的身上,我都很高兴,就是花在一乐的身上,我心里不高兴。”到“如果你是我亲生儿子,我最喜欢的就是你。”最后发出“谁敢再说一乐不是我亲生的,我就和谁动刀子”,拉起一乐的手说“走,我们回家”的宣言。这是一个慢慢领悟人生抉择的过程,真的非常感动!


爱情观:许三观的爱单纯又充满力量。在文革时许玉兰被拉去批斗这几个章节戳中了我的泪点,玉兰说:“许三观,你只要对我好,我就什么都不怕了……”夫妻本是同林鸟,大难临头各自飞,但是许三观是真汉子!尽管玉兰被无端的批斗,被无端的侮辱,对于他许三观来说,玉兰始终是自己的妻子,始终是孩子的妈妈。孩子有很多不理解,但是他得扛起这份责任,他灵活应变,许三观偷偷地把饭盖在红烧肉上的小聪明真的是暖到心窝窝里了。回到家开批斗大会大大方方承认和许玉兰一样犯过生活错误,还在三个儿子面前为许玉兰开脱。许三观用他拙劣却又坚定的陪伴告以许玉兰他的长情,这份心意可以抵挡世间所有的坚硬,可以温暖生命所有的岁月。到文章最后,玉兰始终陪伴在三观身边,维护他,用自己的智慧开解他,这样的结局很珍贵。


活着,在这个世上有无数的形态,对于那个困难的年代,有许许多多的人要靠卖血来勉强为生,那么那么艰难还是要努力活下去,而现在的我们更应该爱惜自己,活出人生的意义。

IT外包
>
400-635-8089
立即
咨询
电话咨询
服务热线
400-635-8089
微信咨询
微信咨询
微信咨询
公众号
公众号
公众号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