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者:上海IT外包来源:http://www.lanmon.net点击数:1
在上海,政府对“质量”二字的看重,比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还要透亮。每年能够荣获“上海市质量金奖”的组织不过十余家,而其中IT服务企业更是凤毛麟角。于是,这张金色证书成了甲方眼中的“快速通行证”——它意味着你不必再从数千家供应商中赌运气,而是直接锁定“上过质量考场且拿过满分”的顶尖选手。
一、质量金奖不是“广告牌”,而是“手术刀级”体检报告
该奖项由上海市政府主导设立,评审维度覆盖领导战略、顾客满意度、营运流程、人力资源与社会责任等七大板块,相当于把企业从“大脑”到“毛细血管”彻底剖开、逐项打分。以蓝盟为例,其在2016年参评时经历了两天现场突击审查,甚至连“电梯口的问候礼仪”都被记录在案。能够通过如此“外科手术级”的检验,说明其服务体系已具备“可复制、可追踪、可持续”的高标准特质。
二、从“救火队”到“防火员”——金奖流程让故障率减半
金奖企业必须展示“基于数据的持续改进”能力。蓝盟构建了中央服务平台,将上千家客户的告警日志统一接入数据湖,通过每周质量例会回溯“重复性事件”,并持续迭代自动化脚本,三年内将系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(MTBF)提升2.4倍。换言之,选择金奖服务商,你购买的不仅是“修得快”,更是“坏得少”。
三、将“隐性服务”变为“可计量”——客户满意度敢写入合同
质量金奖将NPS(净推荐值)列为硬性指标。获奖企业通常将客户满意度与团队绩效直接挂钩:例如NPS若低于85%,项目奖金将按比例扣减。蓝盟曾因一次系统升级超时,主动赔付客户当月服务费的18%,并在30天内提交完整改进报告,客户因此续签三年合约。敢于将“客户感受”量化为“违约代价”,正是金奖企业与普通供应商的本质区别。
四、合规与社会责任“双保险”——政府已替你完成筛选
评奖要求企业证明其在质量安全、节能环保、员工发展等社会责任方面的实践。这意味着金奖得主已通过多重审核,包括:
等保测评与ISO 27001年度复审;
碳排放控制与绿色机房方案;
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。
对于外企或上市公司,这些成果可直接复用,大幅节省尽调时间与审计成本。
五、品牌溢价=风险折价——连保险公司也认“金奖”
某金融机构曾对比两家外包商:普通供应商报价120万/年,蓝盟报价145万/年。但其风控部门评估认为,金奖服务商的“重大业务中断概率”低0.6‰,按潜在停机损失折算约280万元,最终选择了后者。可见,金奖标签在关键时刻可直接转化为“风险折价”。
六、案例即实力背书——复旦、微软、张江高科已验证
质量金奖评审需提供“标杆客户”的现场访谈记录。蓝盟展示了其为复旦大学建设的“两地三中心”校园云,系统可用性达99.99%;并为张江高科园区完成5000+终端合规替换。这些案例已通过政府专家组实地核验,相当于为客户提前完成POC测试,选型风险趋近于零。
七、持续改进的“飞轮效应”——金奖不是终点,而是起点
该奖项并非终身制,企业需在监督周期内每年提交持续改进报告。蓝盟设有专职的“质量创新委员会”,每季度发布《服务白皮书》,将新发现的攻击向量、漏洞补丁与流程缺陷向客户公开,形成共同进化的服务机制。这意味着,你签约的是一条“自我进化”的服务曲线,而非一成不变的服务清单。
结语:把“看不见”的IT风险,交给“看得见”的金标准
在勒索软件秒级加密、监管罚款动辄千万的今天,企业最奢侈的诉求莫过于“确定性”。上海市质量金奖通过一套政府背书的量化模型,将服务商的交付能力、流程可靠度与社会责任全部摊开、称重。选择金奖得主,等同于在合同中预置了一份“质量保险”——当故障来袭,他们不仅赔得起,更赔得心甘情愿。
真正的IT运维质量,不是广告中喊出的“7×24”,而是凌晨三点那一通无需解释就立即接起的电话。而金奖,已提前为你验证了那声“喂”背后的全部底气。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