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盟IT小贴士,来喽!
HTTP协议诞生于30年前,设计当初的目的是传送纯文本数据。 但是,形式灵活,结合URI、HTML等技术可以联系互联网上的资源,构成复杂的超文本系统,使人们能够自由获取信息,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。
HTTP有多个版本,现在使用最广泛的是HTTP/1.1,几乎可以说是网络整体的基础。 然而,HTTP/1.1的性能难以满足目前的高业务量网站,出现了HTTP/2和HTTP/3。 但是,这两个新版本的协议还没有完全展开。 在可预见的将来,HTTP/1.1将继续存在。
将HTTP翻译成中文的是“超文本传输协议”,应用层协议,通常可以基于TCP/IP在网络的任意两点之间传输文字、图像、声音、视频等数据。
HTTP协议的两个端点称为请求方和响应方。 请求方通常是Web浏览器,也称为user agent,响应方是Web服务器,存储着网络上的大部分静态或动态资源。
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还有“中介”角色,如CDN、网关和代理,并且符合HTTP协议,以便用户能够更快、更安全地获取资源。
HTTP协议不是孤立的协议,需要下层的许多其他协议的协作。 最基本的是TCP/IP,实现地址、路由、可靠的数据传输,DNS协议实现因特网上的主机定位。
更准确的HTTP名称是“HTTP over TCP/IP”,而另一个“HTTP over SSL/TLS”是添加了安全功能的HTTPS。
人们常说“实践能产生真正的知识”,俗语“只有不练习才是假的”。 研究HTTP协议时,最好有实际可操作、可验证的环境。 通过实际的数据和现象学习,要比单纯的“口舌”有效得多。
既有的环境自不必说,只要能够通过浏览器连接互联网,就有HTTP协议,可以进行实验。 但是,现实的网络环境很复杂,有很多无关的干扰因素,这些“噪音”真的“淹没”了有用的信息。
因此,我提出了建立“最小化”的环境,在该环境中只有HTTP协议的两个端点:请求方和应答方,删除所有多馀的环节,抓住要点,快速把握HTTP的本质。Wireshark是着名的网络捕获工具,可以捕获TCP/IP协议栈中传输的所有业务,并可以根据协议类型、地址、端口等进行任意过滤,是学习网络协议的非常强大的必需工具
就像网络世界上的“高速照相机”,只发生了一瞬间的网络传输过程照实“拍摄”,然后“慢速播放”,就可以安静地好好分析一瞬间发生了什么。
Chrome是谷歌开发的浏览器,是现在主流的浏览器之一。 不仅是互联网,还是一个好的调试器,支持HTTP/1.1、HTTPS、HTTP/2、QUIC等协议,通过在F12中打开“开发工具”,可以非常详细地观测HTTP传输的全过程中的各种数据。
如果你习惯使用Firefox就没问题了,但它的功能和Chrome差不多,请选择你喜欢的。
文/IT外包专家 蓝盟 编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