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生命是什么》读后感

发布者:上海IT外包来源:http://www.lanmon.net点击数:2697

人类对于生命的问题一直有着强烈的好奇和兴趣。本书虽然很多的科学知识点看的我是云里雾里的,但作者的一些分析和观点还是能让普通的读者理解我们到底是谁、从何而来、将向何处去。

书中作者将生命的驱动力分为物质、能量、自我复制、细胞、细胞间的分工五大元素,将生命的智慧分为感觉、学习、社交、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五大元素,以唯物论和还原论的哲学思维,生动地展现了生命史是与环境永不停息的奋斗史,始终体现着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”的演化规律。

我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,“我们始终不变的,就是我们面对创新一直在变。”为了应对环境“永恒的变化”,分工与合作体现在方方面面。在生命起源初期,某些分子身兼数职,例如最初的ATP合成酶兼具制造能量和运输物质的功能,RNA性质的核酶兼具DNA和蛋白质的作用。在细胞膜未生命与外界建立起“分离墙”后,逐渐地,细胞内有了细胞器分工,个体内有了组织间分工,生命有了性别分化和群体分工等等,这些无不体现了生命以留下后代为目的的分工互利。而语言作为信息交流共享的基础,本质上也是社会分工精细化、利己利他利群体的产物。

作者为了帮助大家理解,书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。例如将生命比喻为“大厦”,将能量比喻为“生命大厦建筑师”,将能量差比喻为“水坝”;在起源的先后问题上,多次用了“先有鸡还是先有蛋”的通俗解释;把需要能量而秩序化的生命比喻为“以负熵为生”;在分析自我复制时,将“中心法则”中的RNA比喻为“二郎神的第三只眼睛”;将记忆的赫布定律形象地比喻为“单身派对定律”。这大大提高了本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。

人类对生命的探索永无止境,迄今为止对于宇宙中是否存在外星生命,也仅存于科家的想象和科幻电影中导演的想象。看书的时候我一直觉得生命很的很神奇,特别是有过生育经历的我们,当精子和卵子结合后产生,在身体中慢慢的开始从细胞核孕育成一个新生命,当宝宝从胚胎一点点成型,整个过程真的是又惊又喜。

我对书中提到的那个自我复制很感兴趣,对于人类来说可能就是不断自我复制的一种产物,可以看作全人类是一个群体,从零号人开始不停的自我复制,自我淘汰,自我演变,因此生命是既有共性又存在一定的变异性。就像人体的脑细胞,每天都在复制与消耗,如果人体某种细胞只会不断的在复制而不被消耗,那就会对身体产生异变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癌变。我觉得人本身就是高级动物,动物本身就会带有很多病菌,只是动物体温的差异性导致病菌在体内的控制度和存活率。就像这次新冠肺炎的病毒,借着流感高发季节爆发出来了。而病毒的本身应该也是有生命周期,会自我复制,自我变异,最终自我消亡,而当病毒在威胁人类的时候,我们需要的是想尽一切方式,让病毒在最短的时间内消亡,或者控制病毒的扩散,等待病毒的自我消亡。
文/上海蓝盟 杨力 IT外包专家
IT外包
>
400-635-8089
立即
咨询
电话咨询
服务热线
400-635-8089
微信咨询
微信咨询
微信咨询
公众号
公众号
公众号
返回顶部